部门概况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概况  金工教研室  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整体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自身提高,目前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人数5人,具有硕士学历人数2人。近年来教研室的老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及科研水平,有1人出国访学,2人短期交流,2人挂职锻炼,1人攻读博士后。先后获得校“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巾帼建功标兵提名奖”、 校“优秀主讲教师”,校“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本科

合计

人数

5

2

0

7

比例

71%

29%

0.00%

100%

教学队伍的职称结构: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合计

人数

0

3

4

0

7

比例

0

43%

57%

0

100%


二、人员简介


赵中华1970.9-),男,副教授,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模具协会和上海锻压协会会员。参与或主持多项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奖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利六项,参与并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两项。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CAD\CAM\CAE、模具工艺及制造。

主要研究课题有:空调压缩机全自动智能视觉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石油钻具关键零部件精密塑性成形方法与工装关键技术研究、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研究、数控编程及仿真系统开发应用、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软件与数控编程及仿真、KL注塑模设计与制造、轿车用高强钢冲压成形研究、CAE优化分析与计算、挤压及精密成形技术应用、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数控编程与仿真开发等。

指导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指导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复杂零件五轴加工技术”和“机器人柔性制造应用”。编著《Virtual CNC数控仿真实用教程》。参加上海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数控中级(四级)”和“数控高级”培训,获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宋芳,女,19802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高速高精度控制算法、微驱动技术、机器人技术相关研究。

20104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20107月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教,现任工程实训中心金工教研室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高速高精度控制算法、微驱动技术、机器人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获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资助,2014年获校优秀青年教师,2015年获校优秀主讲教师,2015年“校级巾帼建功标兵提名奖”荣誉称号,2016年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企业横向1参与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地方高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等。以第一作者及主要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教材1本。

承担《制造技术基础》、《运动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等课程。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各1项,指导校级2项,指导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市级2等奖1项,获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项。



帆,女,19806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弗吉尼亚理工访问学者,上海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医疗救援、采矿机器人相关技术。

在新颖并联机构及微创医疗器械领域,获得13项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授权,发表相关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2篇。开发的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于2016参加第十八届中国 ( 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并获得首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工序复杂薄壁件的加工误差分析及其控制方法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委青年优秀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高速轻型并联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上海仓储物流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性能分析和应用研究”等项目。

与东华大学联合申请获得国家04专项项目“柔性智能多功能打磨末端执行器,主持完成“柔性打磨机器人结构功能化设计”项目,与医院合作完成“内窥镜微创手术机器人” 等项目,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出样机,并获得全国首届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奖项,培养了掌握扎实机械-控制-医学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多名,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

开设全英语课程《fundament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并承担《快速成型与三维扫描》、《机器人学导论》等课程。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面向微创手术的球面转动机器手腕”,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多维转动并联机器人等多项创新活动。



燕,女,19768月出生,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

开设《制造技术基础》、《典型零件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概论》等课程。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非圆齿轮的CADCAM及仿真”、 “固定式翻转机中翻转机构的综合设计与制造,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产品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系统”等多项创新活动。

负责“典型零件的逆向设计及制造”、“现代制造技术实习教程”等教学建设项目;参与“液压缸CAD系统研究”、“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典型零件全过程设计与制造》”等项目建设工作。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S型组一等奖”,第一指导老师。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S”型赛道一等奖,第一指导老师。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上海市二等奖,第一指导老师。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第一指导老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七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3D打印S型一等奖,第二指导老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七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电控组二等奖,第一指导老师。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第二指导老师。

主编教材《现代制造技术实训教程》、《制造技术基础》,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制造技术基础实训教程》。

曾被评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学明星”。教学成果奖“面向全学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校级一等奖(排名3/10)。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三)。第九届校优秀青年教师。



大成,男,19829月出生,讲师,材料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处理,材料成型。

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浙江省环保科技奖1项,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秸秆综合利用、高性能二氧化钛涂层开发与应用等横向课题4项。

开设双语课程《fundament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并承担《制造技术基础A》、《制造技术基础C》、《材料学简史》等课程。




晓晓,女,讲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科学与防护专业。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表面改性、氧化、涂层、镀膜)

研究生和工作期间一直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高温防护涂层的制备方面有多年的工作基础。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可内生氧化物扩散障铝化物涂层体系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和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氧化物掺杂对铝化物涂层热生长Al2O3相转变的影响及本质原因”。同时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若干横向课题(锅炉管的腐蚀评价,铸坯的高温氧化研究等)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包括在本领域顶级期刊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和 “Corrosion Science”发表论文两篇,有关论文获得国际同行的关注,获得积极评价。

主持实践教学项目“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典型零件全过程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建设”,承担《制造技术基础》、《典型零件全过程设计与制造》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及大学生创新活动若干。



晓帆,男,19852月生,博士,讲师。

20133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学位。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金属板料成形、机电设备自动化。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主持横向课题“移动充电桩产品技术论证与开发”,另外参与横向课题1项。参与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石油钻具关键零部件精密苏性能成形方法与工装关键技术研究”,2018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五)。

目前承担《制造技术基础A》与《制造技术基础C》课程的授课工作。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